深圳之声_打造深圳最全面的企业资讯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 深圳之声  >  资讯
TA们为什么要伤害自己?青少年自残,我们该怎么做?
2020-12-08 11:46:06 来源:互联网 阅读:-

12月5日,由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局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协办的公益线上直播讲座圆满结束。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大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大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心理专家、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刘宏教授,主讲了"少年自残,何以拯救"的直播讲座。此次直播达到1866人次,感谢大家的关注。

(长按扫描下图二维码观看直播回顾)

刘教授从基础理论开始为大家介绍自残行为的产生:

人类一共有八大行为,分别是摄食行为、性行为、抚幼行为、攻击与自杀行为、成瘾行为、迷信行为、社群行为、利他行为。

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外在表现是个体需要受到挫折的直接结果从精神分析看由于攻击行为是人类和动物的先天本能,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自身、族群和领土。行为主义:通过模仿,阳性强化,社会强化生物医学角度来说是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

非自杀性自残行为分类由轻到重分为4型。从打耳洞纹身 → 戴鼻环唇环、大面积纹身 → 切割手腕或身体、烟头自烫等 → 自我去势依次为可能产生的行为。身体损伤程度与心理状态有联系,自残行为越严重反映出来的心理状态越糟糕。

由《美国公共卫生》(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期刊指出,研究使用了美国11个州超过6万名14-18岁青少年的调查数据,总体来说17.6%的样本出现过自残行为,包括24%的女性和11%的男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12亿10~19岁青少年群体中,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疾病和伤害的人占比约16%,在中低收入国家青少年中有过自杀念头的占比约15%;自杀已经成为15~19岁的青少年群体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最后对经历着自伤自残的人们,引用刘宏教授的一句话:首先,我希望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你一个人扛了那么久,辛苦了!

过去的经历虽然不能改变,但你所感受的痛苦完全可能改变。

我们会尝试着与你在一起,倾听你的心事,陪伴你面对生活,当你感觉痛苦时咱们一起去寻找一些别的办法来替代自伤,假如你愿意听听音乐或写写情绪日记那当然就更好了,那一定会是你送给自己情绪的一份大礼。

总之,请你记得,只要你愿意,我们离你并不会比手机更远!

观众问答环节

我好朋友家的5岁男孩子有时候跟家长较劲会打自己手 这个家长该如何处理呢?

孩子会有较劲的时候是因为孩子的需求受到了挫折,进而攻击自己,家长要与孩子多商量多沟通,5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与家长交流。家长可以在安全范围内允许孩子的一些需求,有时孩子了解事情的危险性后便不会再任性。没有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现在孩子们除了打耳洞,还有打舌环的,除了展示勇气和时髦外,是否也有"公开自残"的意图?

会有可能性是公开自残,孩子尚小还不能分辨自己的定位在哪里,会喜欢给自己贴上一些标签。但是以上都只是父母家长的猜测,家长还是需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并加以适当引导。

老师,青少年自残行为的发生是否有基因遗传?

基因遗传会有一定影响,就目前研究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来看,但具体是哪一种基因会影响自残行为,尚不清楚。

请问怎样算是有自杀倾向?是表达出来想自杀,还是有自杀的想法就算有自杀倾向吗?

目前判断自杀倾向没有完全绝对的标准,如曾经给部队做心理疏导时,有人在自杀之前会有严密的安排,交代好所有身后事再选择上吊,过程中并没有让其他人觉察他即将自杀。但是如果已经有自杀计划准备的人,需要及时排除自杀条件,并接受医生的心理治疗。

接下来的每周,我们都会举行公益线上直播讲座,邀请心理领域中知名的专家、教授给大家分享心理知识,帮助我们对身心健康有更多了解。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推荐阅读:秦皇岛信息港

频道推荐